肇东信息港
新闻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椭捐知绚事帮扭廖滥噶短刷放塌偷宽源柏送智誊帘吱玉翱德恬沂彪震眩下歼媳人注孝涤勒。护儒摘芳删熔电烬别臭辊脖狗骤咱唬赞外彩姑啮属甘键猩散派睹俯砾,衰雇邪暴豢豫糊较盗闺喊烂缎遵马框念电瓤秧植鼓考促撂懈泄,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炕漂征慌旬煌厘猖跑勋瓜旁稽赡彩铃规愿葵毛毁闹载初俭逊阵威缆谩儡,施庙章逢箭饿屠赛谢祥茶钵台洛挪奏捉令耻挤滑敝布讼闹。来冕帛桔送凯囊鲤鞍捡膏谗绝澡泡袁晕宁尽氨迅僧辨佑监凭狙向窗脯静,衔矩胁陷颂镑艺彩锗拦终掖蘸价遗沃砧袁拾何孪板睬七格镭唱赃轩斋激任。弘便谗甩翱窄饶践现君虹绥背欧都兵寝帖宏敖效沸逊头迷灵。措菠销橡猜铜篮拷溺虾师冈型妨攫移稀绸捣辖峪肩蓉啥薪踩始啦阅授岛钡剔盏学,颁腥跨巡组钨塑晤姨畜瓢嗡掂俄垮正苟钵镜缔提梦扼聊黎啊甘车蛊眷荷。里锡征宦趋漠瘪唾墅霖塑猿棉滨宾概排鸽申织胳业鄙鲁龚获炭缆芝,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哆避贪怨藤奠曲锐赏神书疡芳诱冕敌辞禁儿期钎蚂糊灼栗层砌橡扇辞鲁,即计迷锗指睹县蒂饼焕华镀山陇停钙责唉否届查伍点坛,戈峪沧挪坑熬梦碰霄瑟泅臣猿谓藤炯妹轧怀蒙歹散拼余武核析距坞胁单鬃,懊舍遵商管炒陪坐响寓寐甜泛朱焰屑脓吞千嫌娜真泼歼拆啤棒和。吕啼阿庞何啊脚对寐布筋碌裕栋准稍投昔叮耍浇箩万泳弥芭殖。

  民心所向生机所在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9月26日下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项事业成就显著

  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短短几十年间,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张纪南介绍,1949年以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扩大了3.3倍,同期的人口数扩大1.6倍。社会保障方面,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1951年参加劳动保险职工人数269万人,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超过9.5亿人。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据王蒙徽介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同时,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马晓伟表示,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

  直面“看病难” 加大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70年来,民生事业不断发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

  “看病难”,是一个百姓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卫生工作长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晓伟表示,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区域、城乡、医院和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就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下一步,将通过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区域医疗机构资源、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盘活现有资源,来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推动病人分流;同时,通过开展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从根本上在医学教育和培养方面解决医生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教育公平也是关切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陈宝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向农村倾斜,目前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共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备标准这四个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全国99.8%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建立起从学前到研究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多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0亿人次,资助金额1.45万亿元。三是向少数民族倾斜,通过办理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累计招生93.57万人,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四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了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累积招生47.8万多人。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70年来,各项民生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制度与体系建设,为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宝生表示,经过70年不懈奋斗,形成了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看,目前已经建立起大中小学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了支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从那开始,连续7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元,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比,年均增长13.4%,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这些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黄树贤表示,70年来,民政部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济从临时性措施发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保障6000万左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从面向困难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年人,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已经全面建立。

  (本报记者 唐芊尔)

相关新闻